Page 55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55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本质
当前,关于课程思政内涵本质的界定,有学者从认识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梳
理,概括出 4 种主要观点:一是“教育理念说”或“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说”。认
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或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任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务是立
德树人;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强调各门课程都要把思政元素纳入课程
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课程观说”。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以德为先的课程
价值论,是一种以立德与求知相统一的课程发展观,所有课程都要体现思政教育
要求,承载思政教育功能,发挥思政教育作用。三是“主流价值引领说”。认为
课程思政是一项主流价值引领活动,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在课程,落脚点在思政教
育,核心是主流价值引领——“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
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
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四是“隐性教育说”。认
为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依托载体,采用潜移默化的隐性方法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
的过程与目的。
1.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审思高等教育
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它是新时代高校反思教育意识形态属
性与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一种理念与实践探索,是高校课程建设的一次有着更高
要求的自我革新。“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是对教育本元的回归,是坚持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一种教育观、知识观和课程观,是对三观的再认识、再凝
练与再重释,是立足新时代新要求的一种全新教育观、知识观、课程观。本质上
是一场课程革命或课程改革。具体来讲,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
课程思政理念的践行要经历“挖掘”“冶炼”“提炼”的特殊过程,让思政元素
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以形成个体的化学反应过程,彻底消除“两张皮”现象,真
正做到对学生从知识传授到价值的引领,最终取得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教育效
果。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观念、知识体系、课程设计及其关涉的每个环节都要重
新审思,明确方向思路,做好顶层谋划,确保改革成效;另外,不能局限于课程
主渠道本身,而是相关所有领域都需要进行课程思政意义上的建设与综合改革。
2. 课程思政是一种工作格局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工作格局,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方位全过程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