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56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全员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和“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与关键点位。课程思政的
内涵与外延涉及面很广,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对思政课程来说的。而思政课程从狭
义来讲,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除这个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所有领域都应发
挥育人功能,这就是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度
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德育资源,是学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
细落小的一项重要举措。”
无论是在思政课、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类型上,还是在学科体系、
课程体系、知识体系、教材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等体系的建设上,都需要
体现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都需要挖掘其所涵盖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
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法治意识、诚实守信,以及相关专业的职业理想与
职业道德等,以优化所有课程内容供给的思政元素与德育资源,并在其中发挥特
殊作用。国家、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这些元素与资源挖掘出来,
更好地提炼后融入相应体系与内容当中,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去教育和滋养学生。
其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
格局与思政工作体系。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认为课程思政要建设的是全方位、立
体化、多通道育人育才的工作格局,是一种整体性的思政工作体系。
3. 课程思政是一种质量要求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质量要求,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
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
体系、管理体系等,但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三全育人”大思政
工作格局下,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所有人员、领域、各个
阶段都应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功能。高校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就必须向作为育人主渠道的所有课程、所有课堂要质量,特别是要向作为打
基础的本科教育要质量,即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
曾指出,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与真善美的结合,人类的专业知识都是在追求真善
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每一门专业课领域都天然地蕴含着真善美元素,而真
善美元素又自然归属于各个专业知识领域。在这一意义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
的融合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升华,也是一种教育本元的回归,更是一种质量要求。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