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59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师进行“学科思政”的关键问题。
                 2.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2015 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高校思

             想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宣传的主要途径,高校课堂肩负着宣传的主要职能。坚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
             人职责、鼓励支持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6 年,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

             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 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抓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将思想价值的
             导向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和各环节,成为教学育才、科研育才、实施育才、管理

             工作育才、业务育才、思想文化育才、组织教学育才的长效机制。”2020 年,《高
             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高校各门学科都具备教书育人功用,每
             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职能。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课
             程思政建设要全方位开展推进,不断提高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高校培养高

             质量人才的作用。”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实践与问题
                 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经验
                 首先,建立了思政德育和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基础教学模式。高校发挥专业

             课程育人功能,学科思政管理工作的起步与建,是全面贯彻实施全国教育大会、
             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研究教学会议和教师思政会议精神的有效措施,经过在全校
             范畴内立项建设、推广普及等大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重塑了高校专业课程
             课堂中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核心要求和全新理念,为教师们指明了把价值教学

             渗透到课堂中的可行途径,并建立了把思政教学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的有效教学
             模式。
                 其次,课堂建设和主体教学有机融合。将主体教学的重要措施在课堂建设中
             深入贯彻与有效表达,主体教学则从重要思想论述、优秀事例等方面充实了课程

             思政教育的构建内容,丰富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构建素材,二者具备融合发展、平
             行并进的基础,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最后,加强理论学习,实现教学相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逐步强化了



                                                                                  ·49·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