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58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续推进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确、流
于表面形式等问题,使得课程思政难以全面有效推进落实。自觉认真落实全国高
等学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以全面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为
科研。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
1. 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研究近几年在学术界迅速成为热点。在高校课程教育功能这一问题
上,有专家指出哲学人文具有强烈的政治教育要素和意识形态等特征,因此具有
指导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责任。赵继伟教授指出应正确对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不
同学科性质进行区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专
家学者指出了应该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沈壮海等指出应该积极探索各种学
科尤其是课程体现教育功能的路径和存在的艺术,不应该陷入本本主义、随意套
用的窠臼。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必须牢固基于教师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深入了
解,在以真理来征服人的基础上引领人的价值。
史巍教授指出课程思政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内部基本条件所
在,建立了全学科、全面的、全功效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肖香龙联系育人目标
与课程建设的内部要求来剖析课程思政的主要含义,并且提出课程是一个相对泛
化的定义,也就是指代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学科与教育活动,均融入与渗透了思
想政治教育,而传统的课程边缘开始有所淡化。对课程思政含义的多个维度论述,
对理解课程思政这一定义提出了不同的路径。
总的来说,各位专家学者较为认同的就是发挥高校课堂的思想政治教学功能,
达成全员、全时期、全方位的育人布局。有专家学者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应凝聚在
学校教育的价值的本源,并反映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等几个方面的重
要压缩。陆道坤提出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专业班级思政教学是最核心
和最难解决环节,当中的许多核心问题包括学科思政的教学设计、学科师资思政
素质、学科思政教学能力问题、专业班级思政教学的质量评估问题,以及专业班
级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短板和困难主要在
于理工科教师进行的课程思政工作教学方面,理工科专业知识看似与人文哲学社
科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等相去甚远,但只要深入分析就会找到其中关
联。理工科专业教师教学的思政功能形成机理与逻辑结构,则是对理工科专业教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