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62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势,改正自身不足。同时,不断挑战自己,促进自我提升,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成
            效增强奠定坚实基础。
                3. 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同向同行

                为了使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更好地为学校的育人育才目标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
            治素质水平提供服务,学校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均要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
            务,对协同教育的基本理念有更准确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之前到首都师范学院
            的时候便明确提出了“四有”教师准则,要求教师不但应该有优秀的学习而且应

            该有坚强的理想信念、仁爱之心。而且课程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
            多个层面的一种载体,是学校教育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人才培育质量产生直
            接的影响。所以,不管是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教师或是专业技术课程教师都应该充
            分发挥出其教育的功能,以形成协同教育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各学科教师不

            仅要有严谨的科学知识基础,同时还必须在日常教学期间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协同育人要求专业课、思想理论课的教师之间,在关于怎样提高学校立德树
            人上有所协调,在大学课程制度中,两种教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要相互统
            一、并保持着协调进步,形成一个相互保持着高度依赖的互动关系。这一关系体

            现在,不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是希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
            升,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进而培养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对于构建教育强国,
            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可以产生很大的推动效果。在协同教育的教学理念影
            响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课堂期间就应该起到价值引领的角色,要先解

            决好“是什么”“为什么”等基本问题,清楚有据地传达给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
            并引领学生建立高尚的价值理念。专业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期间凸显其科学教育
            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想,并在讲授科学人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好专
            业课特点,认真发掘和总结专业课程中蕴藏的社会责任、爱国主义情感等,且把

            这些思政要素借助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的知识、
            情感、价值等多个方面实现共鸣,达成“润物无声”的效果。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力量之一,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
            的主阵地,自觉承担培养担当民族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高等教育作为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重要阶段,一方面要向他们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
            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对外部世界和内在自我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因
            此贯彻国家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应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明确立德树



            ·52·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