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66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依托思政教育内涵提升不同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充分调动
            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提升课程思政的教
            育实效。

                (三)畅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渠道,落实育人的全面创新要求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渠道的有效畅通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要求的重要实践
            路径。首先,需要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落实课堂管理价值,畅通教育教学渠道,
            严格按照课程思政的建设标准和教学指南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其次,需要不断丰

            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优势,积极组织各种课外
            实践活动,对高校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
            内容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最后,“三全育人”教育格局下
            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优势,建设课程思政教

            育平台,不断把握互联网环境的舆论主导权,向高校大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加强思想政治的育人效果。
                (四)保障课程思政师资力量需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撑,一方面,需要

            高校充分关注教育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教师主动加强沟通、互动和交流,
            及时分享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和思政工作实
            践;另一方面,在师资力量的培养工作中,教师思想意识的提升的强化直接关系
            到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效果,需要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充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及时有效地开展专题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体系建设,培养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进而不断丰富课程思政资
            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价值。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课程思政的培训工
            作与教师队伍的岗前和岗中培训相联系,定期开展课程试听与经验分享等活动,

            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借鉴,在交流和借鉴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加强素质
            培训。
                抓住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围绕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总目标,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原则,

            全面加强了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研究工作。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
            节,形成了一系列较有代表性的主张,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意识,
            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深化协同。深刻认识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够促



            ·5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