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86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思政课程中实践教学的定位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仅将其作为理论教学辅助开展
            教学工作。
                3. 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对于高校思政课程来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考核的主体与客体。在评价主客
            体上,经过长期发展,我国高校思政课程形成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教学思
            维,忽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此模式就造成思政课程评价主体单一问题,出
            现重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现象,忽视学生自评与互评工作。在评价内容上,高校

            思政课程较为重视对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评价,忽视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表现
            行为的评价,缺乏对学生道德素养、情感体验以及政治涵养的评价。在评价方式
            上,当前高校思政课程评价方法普遍通过期末结业考试形式开展。该做法存在重
            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难以综合评价学生综合学习效果的问题。综上可

            知,不论是在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上,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现有评
            价体系仍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具有较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
                4. 协调育人机制匮乏
                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建设

            与改革创新成果、瞻仰红色文化基地等形式。同时,高校可还通过与企业合作的
            方式,共建思政课程实践育人场所。此过程中,高校还可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为
            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协同发展。从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实际教
            学情况来看,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首先,高校自身

            便难以满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需求,无法保证教学基地实现常态化运行。其次,
            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的意愿也有待提升,无法满足思政课程实践教
            学需求。最后,地方普通高校也难以创造出能够指导社会文化建设的理念,无法
            与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优化互补的关系,进而造成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协调育人机制匮乏的现象。此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难以凭借自
            身实力吸引企业持续投入资金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这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高
            校在思政课程当中形成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的育人机制。
                5. 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要想实现思政课程教学长久有效发展,则必然需要师资队伍作支撑。自
            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德才兼备人才进入思政教师队伍中。由此,我国逐
            渐形成了一支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思政教师队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思



            ·76·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