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81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新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不高。第二,
我国高校的一些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认识不足,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这种落
后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属于单向的灌输模式,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沟通。
师生间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也较差。
另外,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对改进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时间对现有教
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也不愿意采用较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这使得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在课堂
教学方法方面缺少变化和创新,从而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4. 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我国高校课程思政
体系建设获得了诸多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由传统的思政课程转
向课程思政的新形势下,我国一些高校仍然坚持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以往
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思政课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并且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思政
课程教师,发挥思政课程教师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忽视了课程思政
教师队伍的建设,使现有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要求。实际上,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也有较大的区
别。要优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充分认识两者的区别,充分认识课程思
政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使教师能够适应课程
思政体系建设的要求。
另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要求我国的各类学校应当在所有课程中挖掘思想政
治教育元素,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这
就使得我国高校的所有教师都要承担相应的课程思政责任。这种情况的存在,使
我国高校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方面,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承担着一定
的教学、科研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活动,也没有更
多的时间去挖掘所任教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活
动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所教学科、专业背景不同,使得其在课程思政方面的
水平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