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83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高校现有的专业课、公共选修课进行德育元素挖掘。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用中国
             理论、多举中国事例、多讲中国故事,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尤其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第二,要尽可

             能地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利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我国的具体国情,提高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中国共产党和
             国家的忠诚度。另外,还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课程中嵌入课程思政
             元素,使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灵活地嵌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施加潜移默

             化的影响,促进学生重塑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4. 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高效率的课程思政,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
             思政教师队伍。第一,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扩大和优化课程

             思政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结构。教师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课程思
             政的具体实施者。所以,要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培养,为高
             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师资保障。第二,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课
             程思政教学水平。高校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有效地结合课程,

             挖掘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并非易事。要挖掘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
             不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思想意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
             和水平。因此,要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对教师的教育培养和教师的自我修
             养有机结合,有效地引导高校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高校课程思政体系,不断提升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效
             果和效率。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传播与弘扬马克思理论知识体系和观点方法基
             础上,提升大学生深化现实场景体验感,从而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指出,高校立身根本是在立德树人。因
             此,在教学活动中,高校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

             体教学中,实现全方位思政与道德育人。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现代教育
             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需求。高校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落地的重
             要载体,其健康发展受到学术界与高校广泛关注。为更好践行立德树人理念,高



                                                                                  ·73·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