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108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Research on Food Safety and Packaging Testing
剂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在操作中先将改进剂注入样本中,能够有效实现原子化。
但其检测灵敏度相比于火焰光谱检测技术要低,抗干扰性也相对较差。为优化该
技术,可适当加入一定体积的基体改进剂,有助于消除共存元素产生的干扰。如
在茶多酚、二氧化钛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中,运用石墨光谱检测技术,能够保障
限量及加标回收率在可接受范围内。
(3)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借助蒸汽状态下的基态原子,在吸收特定频率后,能
够激发出一定的高能态。并以光辐射的方式发射出具有相应特征的长荧光,按照
其表现特点开展分析,测定重金属元素。在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大量基体元素难
以进入原子化器中,可消除基体效应。并且光谱干扰和化学干扰较小,针对食品
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元素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例如针对食品添加剂焦
亚硫酸钠中含有的微量砷元素进行测定时,能够实现检出率在 0.4μg/kg 左右,
加标的回收率达 98% ~ 100%,检测准确度较高。并可与氢化物发生装置进行联
用,通过添加相应的屏蔽试剂,能够消除共存金属元素的干扰性。
2. 显色技术
检测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元素过程中,采用显色技术主要是侧重对比显色法、
分光光度法两种。
(1)运用对比显色法
即借助硫化氢比色原理,对食品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实施比色。通常情况下,
当 pH 值在 3.0 ~ 4.0 时,样本与硫化氢中的重金属铅离子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呈
现棕黑色,通过对比标准液测定重金属的限量。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硫
化氢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其他污染带入,影响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因此,在当前阶段,主要是采用硫代乙酰胺溶液作为显色剂,能够充
分体现该检测技术的快捷性、简单化,而且毒性相对较小,满足食品添加剂的安
全、准确检测要求。
(2)运用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近红外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效对食品添加剂中的重
金属元素实施测定。当 pH 值在 3.8 ~ 5.1 时,溴代磺酸偶氮与重金属离子可发
生显色反应,一般是生成蓝绿色的络合物。同时在波长 659.8nm 条件下,可应用
外标法实施定量操作,保障在加标回收率在 84% ~ 100%。该技术在实践应用中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