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121
第四章 食品质量检验问题及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三)食品检验实验室误差的控制措施
开展食品检验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明确食品安全性,不但要采用先进的检验
方法与技术,同时还需要保证设备与仪器在精度方面达到较高的要求,但是,即
便是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最终也很难保证检验结果与真实情况相符,经常会
出现各种误差。因此,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握误差规律,
同时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明确,并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误差控制方法,从而实现
对误差的合理控制。系统误差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检验操作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
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误差。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
围内。一般导致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仪器设备方面存在
一定的问题,比如,设备仪器精度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要求,或者是在使用仪器设
备时,没有对砝码或者是容量瓶容量进行合理控制。第二,检测方法也可能导致
检测结果误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分析方法不具合理性,比如,在进行滴定实验
时,实际滴定终点与理论滴定终点不相符,同时没有结合实际的条件状况,采取
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食品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控制
对最终食品检验结果的精准度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对误差问题进行准确衡
量,分析实际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只有实现对食品检验误差的合理控制,才
能有效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精准度。因此,对于相
关的检测人员而言,需要对食品检验中的误差进行严格控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
施,尽量将误差降低到最小。
四、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措施
(一)加强抽样规范性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抽样是第一道工序,也是较为关键的工序。通常在出现
问题的抽样中,可能存在人为的控制因素,即只抽取质量相对好的产品进行检验,
而得出的结果却适用于所有产品,这样就出现了检验问题;抽样过程随意性大,
样品容易受到污染;或者送样与填单无法对应等。因此,要确保抽样的有效性,
必须实施以下规范性管理措施:提高抽样人员的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水平,减少弄
虚作假行为;使用洁净无菌的取样器具在所有产品中的随机在上、中、下等各个
位置取样。同时抽样的时候必须确保取样的理化指标及原微生物状态;对不同的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