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17

第一章 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发展思考




             费者对食品安全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有很大差距。在加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
             应该鼓励非政府第三方机构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及非政
             府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政策的有效性。

                 (四)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
                 1. 完善立法
                 我国目前对于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有《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中加重了
             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处罚力度,和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

             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而承担的法律责任。近年来我国食
             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折射出我国食品企业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问题,必须
             进一步完善立法,强化食品生产者的法律责任。用法律严格规范中小食品企业的
             生产经营。同时还要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提升相关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以

             及社会责任意识。
                 2. 提高检测技术
                 对于普通食品的安全监测,常使用的是色谱检测法和质谱分析法。而色谱检
             测的对象一般是易挥发且耐热的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佳手段是将两种检测

             法配合使用,能较好地检测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化学物质。检测技术的提高关乎
             食品质量安全的合格率,最严格的检测技术才能最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3. 召回不合格食品
                 食品召回制度是社会为了减少不合格食品所造成危害的最后屏障。虽然经过

             严格立法和有效检测,但是仍然会有个别不合格的食品成为漏网之鱼,当有食品
             危害的案件上报后,就必须将该案涉及的已发售的产品立即召回,从而最大限度
             地减少受害面积。食品召回制度是潮流所趋,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该抓紧制定一系
             列食品召回程序,共同把好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


                 三、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食品科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

                 (一)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食品科学面临的挑战
                 目前食品大数据应用系统中存在数据缺失、数据量不足、难以辨真伪等挑战,

             研究食品大数据高效采集、可信校验与跨部门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发展的
             前提条件是要有丰富的数据源,即使对于数据化程度比较高的 IT 行业,依然缺
             少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机制,只能在企业内部探索和尝试。政府部门缺乏数据开



                                                                                   ·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