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食品安全与包装检测研究
P. 47

第二章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建议




                 3. 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主要指食品中发现的任何不正常的、有潜在危险的外来物。这类
             污染物虽然很少对食用者产生直接危害,但是却能够使食品的外观或者营养价值

             遭到严重破坏。这类污染主要包括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卫生问题、加工或储存不
             当而形成的污染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掺假行为所造成的污染等。
                 (二)食品加工的安全检验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安全检验,引入某乳制品企

             业的巴氏杀菌乳生产案例,对其安全检验实施情况、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
             提出食品安全检验优化措施。巴氏杀菌乳是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
             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是鲜乳经过原料乳的验收、净化、冷却、标准化、
             均质、巴氏杀菌、冷却贮藏、灌装到贮存销售的过程。生产巴氏杀菌乳要符合

             GB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各项标准,不能添加食品添加
             剂和辅料。
                 1. 巴氏杀菌乳加工过程
                 第一,原料乳的验收。牛乳被挤出后应快速冷却至 4℃,并在此温度下保存。

             第二,净乳、冷却、贮存。原料乳验收合格后,进行过滤,虽然除去了大部分的杂质,
             仍会存在很多微小的固体杂质和微生物,难以用一般的过滤方法除去。第三,标
             准化。根据 GB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要求,检测杀菌乳
             的含脂率,若含脂率为3.0%,则进入下一个环节;若不符合含脂率高于3%的要求,

             则进行标准化处理。第四,均质。将原料乳中脂肪球在强力的机械作用下破碎成
             小的脂肪球。第五,巴氏杀菌。使牛乳在 62℃~ 65℃条件下保持 30min,或在
             72℃~ 75℃保持 10 ~ 15min。此条件下,牛乳中病原菌基本能被杀死,而不影
             响牛乳的品质。第六,冷却和贮存。巴氏杀菌后,大多数微生物都已消灭,应快

             速冷却至 4℃,速度越快越好,从而有效抑制残存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第七,灌装。
             巴氏杀菌乳的灌装容器主要为玻璃瓶、塑料袋和复合纸袋等。第八,贮存与分销。
             在良好的技术及卫生条件下,质量较好的原料乳生产的产品在 5℃~ 7℃条件下
             储存,保质期一般为 8 ~ 10d。

                 2. 巴氏杀菌乳加工过程中常见污染情况及检测方法分析
                 (1)微生物污染超标
                 原料乳中微生物超标可能因为挤乳或储存设备清洗不彻底、储存温度或运输



                                                                                  ·35·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