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73
第七章 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
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且在 2014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
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立德树人与课程改革紧
密结合起来,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由此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育
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在 2017 版《英语课标》中,文化意识与语言能力、思维
品质、学习能力并列,共同构成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英语教育者们在教学实践
中致力于将其落实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评
价等各环节综合考虑文化意识的渗入与培养,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
径,以此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最终促成课程改革的深化。
3. 助力英语学科社会功能发挥
社会功能即指事物在社会系统中所具有或发挥的一定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培
养或提升学习者的英语基本技能固然重要,但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中,
英语学科的存在价值并不仅仅如此,英语学科更承载着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育人
功能,其所具有的工具性与文化性双重性质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学习
者在掌握英语基本素养的同时,应“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英
语学科不仅是语言的教授与学习,更应是国内外文化的交流载体。英语教学中文
化意识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一门第二语言,学会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更
为其学会正确表达中外文化、在中外文化对比中尊重异文化与形成文化自信、传
播优秀中华文化等创造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形成正确
的文化价值观,在培养国际视野的同时,树立国家情怀,并将此情怀付诸实践,
以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为己任,真正意义上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体验学习
(一)体验学习的内涵
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中,“体”多指身体,作为动词则多用于形容亲身经历、
设身处地,因此,“体验”一词即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之意。英语中的“体验(exper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experiri,意为“尝试、
检验”,此时为动词词性。而后该词发展为拉丁文 experientia,作名词,解释为
“试验、证明、实验;从重复试验中获得的知识”。随后在 14 世纪后期,该词
写作 experience,释义为“作为知识来源的观察;事实观察;影响某事的事件”。
experience 一词的动词用法则出现在 16 世纪 30 年代,译为“检验、尝试、从实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