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78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育是服务于人的活动,基于此,教育亦为社会提供服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需
            要培养有用人才的责任与使命,不仅要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亦要满足社会发展的
            需要。由此,教育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过

            程,在其各个环节便要加入对社会所需素养的考量。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求知
            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
            力等素养,这些素养要求均不是从书本知识或他人讲授中能够简单学得的,而是
            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验学习认为人们的学习来自他们的经验,致力于

            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将所抽象概括出的结论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之中,有益于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学会适应环境需要等,最终促进社会需要
            的满足。


                三、文化意识培养与体验学习的内在关联

                (一)文化意识的目的与体验学习的目的高度契合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以英语学科为载体,通过对中外文化知识的传授、将优秀
            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
            生提出了文化敏感性与适应性的要求,即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对文化的敏感以
            及对文化差异的适应,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根据文化差异调整自身的跨文化交际
            行为。体验学习方式则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具体感知与抽象领悟,习得解决问题的

            思路与技能。这种思路与技能是基于理论对实际情况做出的自我调整与适应,真
            正学会学习、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由此,文化意识培养与体验学习的目
            的有其交集,即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与适应技能。而对于这一目的,文化意识培
            养与体验学习方式在目的层面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文化意识培养是体验学习实现

            这一目的的具体落实,体验学习则是文化意识培养为达成这一目的所采用的重要
            方式。
                (二)文化意识的生成与体验学习的过程相辅相成
                文化意识的内涵包括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认同与传播以及感悟与鉴别,

            是对中外文化的认识、尊重与对跨文化交际言行的适应、调整,最终形成文化自
            信与正确的价值追求,同时亦是对文化意识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文化意识生成
            (此处指的是文化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与意识生成的本质一致,以主体对文化性



            ·170·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