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82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会播放英语短片或英美剧,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前集中注意力,更能让学生沉浸于
英语表达之中,这是一种输入体验。课前表演看似为输出体验,但对于学生个体
而言,每个学期轮到的次数有限,一般 1 次,多则 2 次,表演时间一般为 3~5 分
钟,且多为小组表演,平均每人所获时间更少。虽课后会花时间练习,但对于多
数学生而言,这一活动所带来的输入体验多于输出体验。为了在 40 分钟内完成
教学任务,正式课堂上的输出体验则更少,多为视听输入后的简单模仿。而从学
生访谈可知,学生课后的文化意识培养体验活动亦多为视听输入。
其四在于重中低层次体验轻高层次体验。根据体验的深度,文化意识培养的
体验可划分为低层次体验、中层次体验与高层次体验。结合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
分类,越偏向语言输入则体验的层次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音视频类视听输
入学习活动、跟读、模仿对话、模仿表演类输出可归为低层次体验,全英自由对
话、辩论、演讲、汇报、自由式角色扮演等活动课归为中层次体验,而外教课堂、
中外文化交流、境外研学旅行等活动则可归为高层次体验。显然,当下高中英语
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倾向于选择中低层次的体验活动。总体上看,高中英语教学
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尚处于较低水平,这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深层次培养造成
一定影响。
(四)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过程衔接性受限
体验学习应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以及主动应用四个环节,且
以具体体验为逻辑起点,呈螺旋式上升结构。这些环节在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学
习中亦不可缺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学习多落实于课前表
演活动、课前导入环节、English Pod 课程、阅读类课型应用环节。调查发现,课
前表演的内容一般由学生自己选定,或为“最喜欢的歌手 / 电影 / 书籍……”演
讲,或为影视片段的配音或角色扮演,内容一般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关;课前导
入多采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视频播放形式,为学生提供视听输入体验,但不少
教师将此环节流于形式,忽略对音视频内容的分析与利用,譬如,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一课中,授课教师课前播放了《圣母峰大地震》纪录片,但此后未对
纪录片作任何解析,且在正式授课过程中亦未提及其内容;English Pod 课程作为
听说课进入英语课堂,学生输出体验的空间相对较大,内容多为工作、生活事务
的情境,如 Driving Sales、I’m in Debt,与英语课本教材内容不太相关;阅读类
课型,如单元课文学习 Reading 部分、典范英语课程等,会基于合适的教学内容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