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87

第七章  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



             学习方式与教授方式,教师、学校均致力于改变原有传统“教师为主”的课堂为
             “学生为主”的课堂。就英语教学而言,为落实文化意识培养,学校课堂教学采
             用多元活动形式,课外校园生活设置演讲比赛、戏剧大赛等丰富的活动方式,从

             学校范围内课内外两个维度提供学生参与性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下的
             功利主义从学校、教师、家长层面辐射至学生层面,以往多为教师与家长功利心
             强烈而减少学生体验活动,而现下学生的功利主义愈发凸显。经调查,大部分教
             师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会有意识地采用体验学习,而在 Y 老师的课堂上,文化

             意识培养的体验学习较少,因其认为“体验性活动创设那种情境去做的话,一个
             是时间问题,第二个就是好像也没有什么一些固定的好的环境,可能像国际班会
             有,比如他们经常会带学生去实际场景中体验对话……因为他们本身有外教,但
             我们总是在赶课”。从学生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访谈对象都对目前英语课

             堂中的体验学习活动频率持满意态度,认为“现在课前表演活动的时长比较合适,
             不需要再加长了吧,因为课后也是需要时间去准备,但是我们课业比较多……”
             高年级学生的功利心则更为强烈,一高三学生课外以刷题方式学习英语,而对于
             文化意识方面,他则表示:“文化性的东西题目里面有。你刷的题目里面,那些

             阅读理解本来就是从外国的网站上摘下来的。”的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学增
             添了更多压力,教师们不堪感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对老师要求太完美,
             对课堂要求太复杂。”新一轮课改的开展、课程标准的与时俱进均对教师、课堂
             提出更高要求,更多内容需要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然而一节课的时长、

             一学期的课时量均是有限的,高考的时间亦是固定不变的,如何在应试压力下有
             限的时间内达成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点。于
             学生而言,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固然能成为学习动力增长的助燃剂,但面对高考压
             力,学生日渐明白通过高考“出人头地”的重要性,体验活动若无所收获便不如

             舍弃,毕竟“拿高分”才最为重要。由此,贯彻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追求与应付
             高考的功利心形成冲突,给教师带来更大压力,致使其在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学
             习活动中不能合理把握体验的尺度。
                 (四)教师应然角色与学生储备能力的矛盾冲突

                 教师角色是社会对教师本身职业与地位的期望与要求,具体可分为教师的实
             际角色与教师的期望角色,前者即教师本身所附着的身份或职位角色,如学科教
             师、管理类教师、评价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后者即教师对自己或其他教师的



                                                                                 ·179·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