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84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举一反三式做题应用的形式帮助记忆。事实上,即使是习题讲解课、语法课这类
文化意识培养体验性较低的英语教学课堂亦可从文化思维差异着手,通过穿插文
化思维差异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正确答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语法课
更是直接教授外国文化中的语言知识,学生通过语言的体验活动从中观察出内涵
式结论,形成思维体验,才能被称为反思观察。因此,无论是缺少文化意识培养
的反思,或是缺少体验学习过程的反思,都将影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乃至英语学
习的实际效果。
(六)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评价低效
评价是根据一定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在任何学
习过程中都将成为一阶段学习的收尾与下一阶段学习的起点。依托体验学习为途
径,通过课前表演活动、English Pod 课程、阅读类课型中的活动等,为学生文
化意识培养创造尽可能真实的体验性情境,助长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动力。然而现
实教学中,教师在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学习中少有评价环节。一般情况下,
每节英语课前 3~5 分钟均为学生表演活动(高三年级除外),无论表演内容与正
式课堂内容相关与否,教师都理应设置评价环节,或自评,或师评,或生评。在
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班级有课前表演环节,表演结束后几乎每个教师都采取了形
如 good ob、well done 等一类用语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两位教师对学生的语
音进行了纠正,两位教师对表演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如某老师:“This is really
a meaningful book. You can find many inspiration. And XXX’s presentation has been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right? Let’s give him a clap.”),其中一位教师既纠正语
音又总结,仅有 1 位教师邀请学生进行评价,但评价内容却在于是否听懂表演内
容大意,而非对表演内容的评析。不仅是课前表演活动,English Pod 课程、阅读
类课型中的活动同样如此,教师在体验活动后缺少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及其体验
学习的针对性反馈,因此亦造成了活动形式化。由此看来,教师对于文化意识培
养体验学习的评价尚未有效落实到教学之中,虽不说要求这一评价具有提升学生
考试成绩的价值,但却是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方向提供指引。学生无法明确自
身文化意识存在的问题,即使参与自评与互评环节亦未能掌握评价要点,无法从
语音、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整体、系统地做出相应评价。评价是学生得以反
思的重要环节,构成教学的完整线路,更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学习所不可或缺
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低效将影响文化意识培养与体验学习的整体效果。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