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181

第七章  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



             养的教学相对更关注外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成为国际通用
             语,因此,这一语言所联系的不仅是英美国家,更是世界各国。这则进一步说明,
             英语学科中文化意识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英美国家的文化,更是包括世界各国在

             内的中外文化,如中国文化、英语国家文化、其他异国文化。而从目前的高中英
             语教学来看,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在表现出“外国文化倾向性”的同时,更关注
             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英美国家文化。教材内容多为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美
             国家的文化介绍,虽有关于少数其他异国文化介绍,但教师在讲授时一般不会过

             多补充背景文化知识,而更倾向于对教材中已有的文化知识进行介绍。在面对“文
             化意识”的提问时,无论是学生与教师,他们潜意识已经将文化范围聚焦至英美
             文化,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英美文化进行“捆绑”。由此看来,教师在培
             养内容上缺乏全面性导致学生文化意识的偏差,追求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全面显

             得尤为必要。
                 (三)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类型失衡
                 体验从不同维度考虑可划分出不同分类结果,如根据实践或心理层面划分为
             实践体验与心理体验,根据体验内容的生成情况可划分为接受性体验与创造性体

             验,根据时间可划分为期待体验、现时体验与追忆体验,根据主体心理感受性质
             可划分为成功体验与挫折体验,根据体验对象与手段性质可划分为积极体验与消
             极体验……。调查发现,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学习在活动类型
             上出现失衡。

                 其一在于重接受性体验轻创造性体验。前者囊括所有有意识的陶冶,后者则
             更关注创造性、生成性。据观察,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性集中体现在
             课前表演活动,而在正式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跟读、模仿为体验形式,譬如,学生
             跟着教师或音频复读单词、语句,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等。而本该具有创造性的课

             前表演活动也仅在表演层面上体现了创造性,如创新使用各类道具、表情等,而
             在“对话”层面仍处于模仿原文,未呈现足够的文化生成。
                 其二在于重成功体验轻失败体验。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信心,教师
             们均倾向于设计学生能够胜任的学习任务,使其获得成功的快感,却忽视了具有

             一定难度的体验活动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功能。
                 其三在于重输入体验轻输出体验。根据英语学习的语言输入或语言输出,文
             化意识培养的体验可划分为输入体验与输出体验。在英语课前的课间,教师一般



                                                                                 ·173·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