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P. 24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容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以体态语、嗅觉、触觉模态为主的课堂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体态语是不同于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的另一种模

            态,是非言语交际表达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 Mehrabian 曾经指出:“谈话中
            93% 的意义是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的,38% 通过声音,55% 通过脸部表情。”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教师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接触、
            语气、手势、姿势、体触等非言语交际手段来强化言语交际的内容。教师温柔的

            目光,缓和的语气、对学生而言都是鼓励。与学生击掌、轻拍学生肩膀传递的信
            息通常是对学生的赞许和支持。嗅觉、触觉模态在课堂中使用得不多,但偶尔应
            用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多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
            愈加频繁。教学语料经常涉及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中国的茶文化和丝绸文化

            闻名于世界。当所学内容与茶相关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现场沏上一杯茶,让学生
            观赏茶的颜色,嗅闻茶的清香,品尝茶的醇和,感受茶的意蕴,体会茶的美感,
            让学生对茶有一个全方面、立体化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为学生介绍一下中
            国的茶文化的历史以及中国的十大名茶,学生必定十分好奇,也会觉得这种教学

            方式新鲜有趣。同样,中国自古就有“丝国”之称,中国丝绸用桑蚕丝作原料,
            富有光泽,手感滑爽,轻柔无比。当教学内容与丝绸有关时,教师可将丝绸制品,
            如丝巾、手帕等带入课堂,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一下丝绸的顺滑与轻柔,通
            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触觉、嗅觉模态给学生更为深刻而形象

            化的体验,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多模态化的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课下延伸学习
                多模态化的听力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课
            内和课外的教学资源的配备应该符合这一目标。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多模态化是必

            需的,除了听力材料以外,还可以配备视频资料、文本资料。课下教师为学生介
            绍相关的学习网站,让学生浏览相应的学习资源,并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
            以书面形式或视频音频文件形式提交。书面作业如思考题、作文等;对话练习或
            语音模仿练习则以音频、视频的方式提交到相关网站或传至指定地址,如指导教

            师的邮箱,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及时评阅作业,并给学生以反
            馈,如课堂中学习的主题是英语新闻,教师课下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网址,引
            导学生浏览类似的新闻,可以抽出其中一段作为翻译练习,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谈



            ·16·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