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78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育规律,为被评对象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定向与指导作用。
(五)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获取真实的数据,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避免
评价人员随意性和片面性,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成长,以
及社会等各种客观的因素,使指标体系的确定和判断矩阵切实地反映学风的客观
状况,这样才能使评价更能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第五节 评价过程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过程
(一)构建学风建设评价体系
1. 建立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部曾在 2004 年发布并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以此来指导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包括了高校办学指导思
想、教学条件与利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学风等七项指标,指标将学风单独罗列显示了教育部对学风建设的
重视。
在教育部评估方案中对学风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氛围、管理、载
体、措施、效果。氛围指的是学校的总体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学习气氛等,良
好的学习氛围是优良学风形成和发扬的基本条件。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规章制度等,管理是良好学风的制度保障。载体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学科
建设等教学相关内容,载体建设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基础。措施就是形成优良学风
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和管理手段。效果就是良好学风的综合表现,良好学风的体现
主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观测和体现。
以上就是构建学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但是这些指标较为宏
观,为了便于实际评价操作,笔者通过综合已有学风建设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
自身的工作经验,最终确定,能够决定和充分显示大学生学风状况的主要影响因
素包括五个方面:组织保障、教风状态、建设措施、学习风气、学习效果。
依据上述评价指标确定依据,结合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笔者拟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