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77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
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则可以克服使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时仅考虑最大虑
属度丢失信息较多的缺点。
层次分析法也是学风评价中的常用方法。在对复杂问题决策的时候,应用该
方法能够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字化。在学风评价中,既有思
想方面的定性研究,也有成绩通过率的定量研究,通过定性的转化并与定量结合,
能够更好地解决学风评价问题,减少定性评价带来的误差。利用层次分析法分解
难以定量的总目标,从而能够将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定量的指标体系来解决问题。
三、学风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设计指标时,应从被评价对象的整体出发筛选评价指标,使整个指标体系力
求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同时应认真考虑每个具体指标在整体中的关
联度,明确其所处的层次和位置,不能因过于关注某个指标而忽略评价对象的整
体要求。从整体上审视指标体系,做到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层次得当,才能将
整个指标体系构建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二)独立性原则
指标是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要求的具体表现,每个指标应当有区别于其他指
标的独特内涵,否则就会出现指标体系的混乱与重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
性与合理性。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要内涵清晰,相对独立,尽量避免出现指标相
互重叠、相互包含、相互间存在因果联系等问题。
(三)可行性原则
指标体系是科学测评评价对象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是可测量的。因此,指
标设计应当符合客观实际水平,能够用数量化的统计参数或可操作化描述语言表
述出来,便于操作,具有可测性。为满足该原则,能够量化的指标应尽量量化,
不能量化或量化难度较大的指标可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性语言加以阐述,才
能使整个指标体系的正常运作变得可行。
(四)导向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参考和规范,因此指标
选取应当为评价目标的最终实现所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指标时,应充分把
握评价目标,不能违背培养目标,不能违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更不能违背教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