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37
第一章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概论
成才意识都有着不同的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对个人成长中知识的积累和自我提升
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大学阶段而言,是大学生能够自我完善和全面成才
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成长成才是关注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
要;从高校来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意识和增强大学生成才欲望是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从调查问卷数据上分析,当前大学生学风的主旋律是健康的、
积极的、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大学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养成。
(2)多数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强
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关
键因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学习
的积极性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维持学习
动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自身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制约着
优良学风的养成,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大学生内在潜能具有
积极意义。当前,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
自主安排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多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积极性较高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弥补学校
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是促进大学
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从而使其优质
成才、全面成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也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社
会的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中学阶段,学生的唯一奋斗目标是考上好大学,而考上大学后的奋斗目标是
什么,许多大学生心中没有明确的答案。面对大学的自由,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
从,显得很茫然。部分大学生缺乏长远的眼光,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完全是为了
应付考试“过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力争上游和非学好不可的学习决心。
一些学生把时间耗费在游戏、兼职、休闲娱乐等以前很少接触的活动中,对学习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