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51

第一章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概论



                 (2)目标导向作用
                 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良学风会感染学习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促
             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优良学风为学习活动指明方向,保证学习活动不偏

             离预定的正确轨道,取得预期效果。
                 (3)行为导向作用
                 学习是漫长、艰苦的过程,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遭遇种种困难与问题,
             仅靠个人力量无法顺利解决问题,需要参考他人成功的学习经验。优良的学风中

             蕴含着正确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行为,这些成功学习经验都
             是大学生易于借鉴与效仿的,这些行为方式在大学生中普及,便能成为大学生群
             体中多数人的行为规范,从而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导向作用。
                 2. 调控作用

                 优良学风的调控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其比较自身行为与群体
             中其他成员的差异并纠正偏差而表现出来。上述调控作用并非大学生学风建设者
             对大学生的控制,而是指大学生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
                 一是指导和限制学生的行为,使其行为服务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是指导和限制学生的学习节奏,使其主动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制定具体
             的学习计划。
                 三是高年级学生非正式和正式地传授给低年级学生有关学风的行为规范,学
             校的制度、规范以及学习习惯都能内化为学生的意识,从而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

             控制。
                 3. 激励作用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
             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优良学风的激励功能主

             要体现在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目标激励
                 一方面,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而确定的学习目标满足了大学生的内在
             需求,成为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它能激发大学

             生的学习潜力去克服障碍、战胜困难,完成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优良学风提供
             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习目标的实现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





                                                                                  ·43·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