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52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2)强化激励
优良学风能通过及时认同、赞赏或否定、批评,激励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
观与行为习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良好的学习观和学习行为在学风优良的群体中
会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群体成员重复良好行为的可能性就很大;而这些价值观
与行为表现在学风不良的群体中,有可能遭到否定、排斥,其重复的可能性就会
大大降低。
(3)期望激励
优良的学风往往能促使大学生对良好的行为及其结果作出积极的评价,能起
到强大的激励作用。一是大学生通过学风优良的群体或个人的学习成效和学习目
标实现的可能性与难易度评价自身的学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二是大学生通过模
仿学风优良的群体或个人的学习目标实现途径和采取的学习行为实现自身的学习
目标。
4. 同化作用
优良学风的同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被他人的价值取向或行为习惯同化,
完成角色的同化。大学生学风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环境,伴随老生不断
地向新生传递着价值观、理想信念、治学态度,新生不断过滤、不断选择,将科
学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治学态度融入认知结构。辐射和影响社会风气优良学风
的同化作用的又一重要体现。社会各界的佼佼者与骨干力量大多从象牙塔中走出。
伴随着大学毕业生进入各种新群体,他们的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就会通过各种
途径渠道影响群体中其他成员并通过人与人的不断交流和接触辐射于整个社会。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与
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上层建筑层面,大到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战略,小到个
人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都产生了巨大的分化与变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
渐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行为习惯都与父辈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一些社会的不良风气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难免在学习过程
中出现消极、懈怠、注意力不集中、浮躁、好大喜功等坏习惯,大学生的整体道
德和诚信水平也有所下降,这些负面因素都成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拦路虎。建设
良好学风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信仰、有素质、有技能的高校人才,要让
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他们肩负新时代发展的重任,高校辅导员就必须发挥思政工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