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50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础作用,建立并完善学风建设的网络管理责任制。最后,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和自我管理。
                4. 实践性问题

                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中的实践环节。清代钱泳先生提出做学问讲究“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即学风建设也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学风建设实
            践性强调抓好校内风气的同时,高校各行政职能管理部门不要固步自封,要走出
            校门,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了解、将校园风气与社会风气融为一体去研究学风建

            设具体实施步骤。加大对教改内容的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人才的
            实践性培养。充分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性,毛泽东指出“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
            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
            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

            高校搞学风建设就要使社会与学校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社会、学校、师生之间密
            切接触,高校在学风建设中充分认识自己。有认识才会有提高,充分认识学风建
            设中学校、师生在各方面的薄弱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实现学风建
            设的整体实效性。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优良学风的积极作用决定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优良的学风不仅是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向上的催化剂,也是能抵制负面因素影

            响的防腐剂,更是能控制不良习气的产生与发展的保鲜剂,同时也是高校推行大
            学生素质教育的助推器,对于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念引导、行为方式规范以及
            意志品质磨炼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学风的作用主要包括导向作用、
            调控作用、激励作用、同化作用。

                1. 导向作用
                (1)价值导向作用
                优良学风中蕴藏丰富价值观的内容,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
            之道等优秀民族传统,这些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

            出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暗示、仿效、从众心理活动使得个人的思想、抱负、价
            值观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





            ·42·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