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45

第一章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概论



             意义和现实作用。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的理想和目标在设定过程
             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和差异,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长远目标缺乏清晰的
             认识。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部分大学生注重外在的物质享受,急功近利的思想倾

             向严重,忽视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部分大学生不能
             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理想,把社会理想与之
             对立,并认为完成学业、考试不挂科、多拿奖学金、找一份薪酬满意的工作等目
             标是大学阶段最主要的目标。大学生只有自身确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推动优良学风的建设。
                 第二,大学生的需求多元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遍实现和素质教育的
             推进,高校生源所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大学生个体之间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
             家庭环境、生源质量、心理健康等社会属性,都体现着大学生需求的多元化特性。

             此外,年级差异在高校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愈发受到重视,不同年级的需求有不同
             的针对性。以大学生本科四年制为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从中学阶段紧张
             的学习氛围进入到宽松自由的大学校园,需要转化思维,尽快适应新环境和全新
             学习模式等,这一阶段,新生的需求是最为强烈和复杂的;大二学生已经慢慢习

             惯了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热情
             高涨,他们的需求进入平缓阶段;大三学生在经过两年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萌
             生出一些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需求,但是在校园活动中参与度降低;大四学生进入
             最后的毕业阶段,最大的目标就是毕业后自身发展的需求。总之,大学生学风建

             设应该对每个年级都有侧重,进一步细化学风建设工作,才能构建优良学风。
                 第三,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弱化。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学风
             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
             时代,提高学习效率和丰富科技知识,更加要注重诚信教育。当前,高校在考纪

             考风方面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考试风气明显得到了改善。但是,还有部分学生
             在面对考试时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考试作弊,严重破坏了优良的学风。尤其是一
             些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环节上,出现抄袭或造假等现象,为其他年级
             的学生做了不良示范。诚信意识弱化还表现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制造虚假简

             历、就业材料弄虚作假,这些现象致使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失去信任。
             因此,加强诚信意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对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深
             远意义。



                                                                                  ·37·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