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43

第一章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概论



             校制度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重大,既能实现大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如大学生的价
             值引导机制、就业机制、考试制度、学习及日常生活的规章制度等;也能通过对
             师资队伍的管理、激励、监督和引导,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师资条件,如

             教师考评制度、奖励约束制度、监控机制等等。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制度是学
             风良性发展的必要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制度保障来说,无疑更具灵活和
             人性化,它通过贴入学生的具体生活、学习实际中去,为学生解决疑难困惑,服
             务学生,来实现对学生的疏通和引导。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

             能动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是学风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保障机制一旦破坏,
             高校管理工作必然陷入一片混乱当中,严重阻碍了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3)教师因素
                 个别教师为师意识淡薄,部分行为有损教师形象;个别教师责任心不足,对

             学生漠不关心,管理手段缺失,使学生无法感受教师的关切和威严;个别教师仍
             然存在“应试教育”的思维固势,只重视课堂灌输和知识传授,却忽视学生的学
             业和德育的启发教育,不注重学生能力、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个别教师授课内
             容枯燥乏味,束缚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质量差,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

             不会学习、不良学习。
                 3. 家庭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
             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无论时代如何变

             化和社会经济如何发展,家庭文明永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
             此,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关联。
                 首先,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保守陈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丰
             富,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家长们也能够将大部分精力和资金投

             入在子女受教育中,然而由于家长自身所成长环境的影响,在子女教育方面仍有
             存在保守的一面。在中学阶段,家长给大部分学生定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
             学,并且不断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只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并把分数当作衡
             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条件。进入大学后,依然只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希望孩

             子在大学阶段不挂科、多拿奖学金、考研继续深造等等,只是一味干预子女的交
             友恋爱观,也不希望孩子过多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生怕耽误孩子专业的学习。总
             之,这些教育观念都不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5·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