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15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起来。要提高绿肥的研发力度,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增强有机肥或绿肥的增产
功效,通过测土配方等技术手段来明确土壤理性,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实现减
量增效的目标。四是要因地制宜采取绿色补贴政策,提高耕地质量。由于我国在
粮食生产中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且化肥的利用率较低,导致我国土
壤肥力下降。而且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行为日益频繁,需要国家采取一
定的政策来应对。我国应该严格核对耕地数量,严禁占用耕地、山地、林地、草
地等行为,将非农用地退出来,提高耕地面积。加大对环境脆弱区的补贴力度,
减少环境脆弱区的环境破坏,注重粮食生产资源的保护,对于耕地保护行为额外
进行奖励和补贴。
2. 加大粮食补贴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收入
提高农民种粮收入是促进农作物种植“趋粮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农民
种植粮食的有效机制。一是要提高粮食种植的现代化水平,促进粮食种植机械化
和规模化。要切实促进农地流转工作,保障农地流转双方的基本权益,通过农地
规模化来弥补劳动力短缺和种粮收益低的劣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和
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形成
粮食生产的合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二是要加大粮食种植补贴支持力度,将粮
食补贴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准确甄别粮食种植户,将粮食补贴资金切实补贴到
粮食种植农民身上,避免意外风险导致的收益损失。三是要培育种粮新型经营主
体,提升农民种粮的水平和能力。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经营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小
规模分散经营,而小规模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就显得很有必要。相关部门要定期邀请领域内专家学者为农民讲解粮食种植的知
识,增强农民选种、施肥、管护、收割等不同环节的种植能力,培育会技术、有
文化、懂政策、懂市场、会宣传、能营销的种粮能人,提高农民种粮的竞争力和
抗风险的能力。
3. 统筹利用国内国外市场与资源,增强粮食危机应对能力
由于受到国内自然资源的束缚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
国内外资源,在确保粮食自给率的同时,从各个国家进口食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多
元化的需求。一是要优化国际粮食贸易布局,完善粮食进口供应链。要平衡大豆、
油料、糖料等资源性农产品的进口,弥补国内供给不足的问题,确保人们生活和
企业生产供给,强化对粮食进口的掌控能力,避免粮食进口集中于某一国而受到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