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16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制约的情况。打造和利用多边贸易优势平台,不断拓展粮食进口来源和渠道,通
过稳定的进口渠道进口优质产品。二是提高国内粮食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
自我发展能力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除了在国内建立完善的粮食生产基地外,
国内粮企也要适时走出去参与国际贸易和竞争,利用国外优势的自然资条件和资
源建立稳定的海外种植基地,种植大豆、油料等资源性农产品,进而弥补国内资
源不足的情况。
二、种质资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是保障人民日常安全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我国既是当今世界上的最大人
口大国,也是粮食需要量最高的大国,所以保证粮食的质量与安全的工作必不可
少。种质是生产粮食的基石,是保证农作物可持续生长的“芯片”。中央一号文
件中所提到的“打好种业翻身仗,制种行业迎发展机遇”“保障粮食安全,稳定
重要农产品供给”“土地改革稳步推进,关注农垦板块投资机会”等内容,保证
种质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种质资源的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种质资源的保护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部门规章和地
方性法规的出现也对现代种质资源的发展起到着重要的作用。2015 年开展的“第
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种质资源保
护利用研究机构,并在《种子法》中明确指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良种选育。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分别在北京和
青海 2 个地区建立国家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作物种质复份资源库,这一举
措对于中国粮食作物改良和生物遗传研究都有着很大的帮助。2018 年,中国已
经建成世界上唯一完备的种质资源保护配套机构,有效丰富了种质资源的战略储
备体系。从 2022 年 3 月 1 日起,重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开始启
动实施,并对“重点收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特色地方品种,加强种质资源
保护,再一次坚定蒙草生态做好特色种业的信心”进行了明确。
生物育种科技的发达也对我国传统农作物育种体系形成了制约的影响,由资
本所倡导的商品化种植推动了中国种业体系走向单一化、垄断化,并因此造成了
种质基础的狭小;在政策方面,由于未能得到足够的保障,导致农民基本放弃了
民间育种的实践;在第四次“生物技术 + 信息化”为特点的种业科技革命中,生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