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17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物技术、智能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科学技术为一体,种业跨国公司实施了对良种
的培育,并且应用生物学修饰技术也进行了方向的改进,使种质资源在育种方面
获得重大的突破。我国在种质资源科技上的改进使我国在种质育种的道路上前进
了一步,同时也为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在我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种植业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外种业巨头的强强联合,
抱团式的成长,已逐步成为以种质公司携手国际农业化巨头强强联合为特征的一
种新型金融导向,也逐步从传统种业的合并转变为国际种业的融合;世界种业走
向“一体化”,大型跨国企业由传统跨国企业快速转型成为新型商业机构,我国
作为一个重视合作互助型的大国,在与各国种质资源的合作方面,我国也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和表率。我国不断从世界各地引入种质资源从而带动世界种植农业的
蓬勃发展,中国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同时我国也坚持“走出去”的思想,我
国通过地区和国际合作向其他国家和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植物遗传资源。
在中国种质资源市场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国外种业巨头企图掌控我国的种业
市场,使得中华民族种质资源主权遭到了威胁。例如,我国许多粮食作物重要的
主产地区被美国公司玉米品种所覆盖;在山东省寿光栽培的蔬菜大部分选用的都
是从国外引进的种质,所以出现了本地品种的茄子、辣椒、番茄等被排挤出国内
市场;在科技方面,由于转基因、基因修饰等先进的技术核心掌握在发达国家的
手中,这也正是对我国种业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不断向前发展,向
前进步的同时,更应注重我国自身的本土种质产业,加强对我国自身种质资源的
保护,在不断引进改进的同时,也做好保护自身种子资源的一道防线。
(二)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新形势下我国种业科技创新面临“三个落后”的问题,解决吃饭的问题,
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因此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是必要的问题。全球化、市场
化、农业产业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种业科技到达世界农业竞争与
控制的新高度。我国的制度优势对种质资源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使国家在重
大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有了成就,对农业基础性和前沿性也有了深入的研究,并通
过对农业种质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了加强、保护、研究和利用,加快了生物育种
产业化的进步速度,对新品种的审批工作进行了完善,并通过对专利进行维护,
以良好的应用技术创新链的构建为主要抓手推动了中国种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发展。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