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71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5. 从长期坚守的“国内保障”转向“全球治理”的粮食安全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坚持立足国内保安全原则,我国以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土地、水资源等自然禀赋条件,成为全球为数不多能够保障粮食自给的

             国家之一。但长期维持粮食高位紧平衡运行对农业生态产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片面固守“国内保障”追求国内粮食产量的最大化可能耗尽长期累积的土地肥力
             和稀缺的水资源,甚至将影响到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外安全风险业已通过
             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基础,表现为粮食自给率不断

             下降和贸易依存度持续上升的问题;国内外粮价倒挂反向挤压国内市场,导致粮
             食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的“三量齐增”现象长期存在;以 ABCD 为代表的
             跨国粮食寡头在我国农业产业链进行竞争性布局已不限于油脂业,通过纵横向扩
             张跨越油脂加工成长为“产供销”一体化的粮油产业巨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波

             动传导严重影响依赖进口的饲料和畜牧业以及大宗粮食作物进口出现了背离贸易
             常规的“大国效应”扭曲现象等。
                 综上可见,无论是片面追求国内供给还是依赖粮食进口的政策取向都可能威
             胁我国粮食安全。适度进口,善用国际资源,协调好国内外两个市场,是新时期

             我国粮食需求快速增长条件下安全战略的理性选择。为此,我国立足国内战略不
             是放弃农业全球化发展被动规避海外风险,而是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坚持全球供应思维,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在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基础上发
             展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建立多元化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最大化

             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为化解国内外安全风险超前谋篇布局,从而更好地实现“以
             我为主、立足国内”粮食自保型安全战略。
                 (三)应对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风险的对策
                 农业本身存在易损和弱质属性,加之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扰乱了

             农业全球分工秩序与流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粮食贸易风险和交易成本。作为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必须全方位守住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这既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使命所然,也是我国大国责任担当的体现。为此,必须强化风险
             防范意识,树立量质并举、可持续和内外兼修的大粮食安全治理理念,针对安

             全风险来源演化进路,以深化改革聚集新动能、科技支撑保障供给、相机竞争
             协调两个市场为主线形成指导性对策建议,从而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和全面化解安
             全风险。



                                                                                 ·159·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