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68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少同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不仅用量大,而且有效利用率长期维持在低于 0.6 的
偏低水平。三是在国家减量控制政策约束下,农药化肥从 2014 年最大量峰值后
呈现出持续减量态势,但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仍相当严重。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无论是施用总量还是单产用量都显著过大,而且有效利用率低于 40%。加之秸秆、
粪污、农膜废弃等产生的污染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我国粮食生产条件恶化
状态。由此可见,农业高投入经营模式的路径依赖与资源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也
将放大我国粮食安全的内生性风险。
(二)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风险治理理念的战略转向
粮食生产供给中存在自然依赖度高、生产连续性弱和产品存储周期短以及需
求的可调控性低等典型特征,故而粮食产品具有极强的易损性与供求调适的脆弱
性。正是基于粮食供求关系的上述特征,过去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构建理念强调安
全保障功能的最大化,但对于粮食安全背后各种风险的关注很少。在当前全球疫
情频发强化粮食产品易损性与我国粮食供求深层次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粮食
安全治理必须跨越狭隘地从农业看粮食安全的惯性思维,把粮食安全战略重塑置
于农业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以更恢宏的视野、更高的站位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
既要把握国情、农情与粮情的新动向,研究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可能产生的风险,又要关注国际大环境变化冲击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性引致的风
险,在统筹内外各种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推动新时期多目标条件下我国粮食安
全风险治理理念的战略转向,构筑顺应时代要求的大粮食安全观和可持续发展安
全观。
1. 从着眼于饱腹的“数量安全保障”转向“数量与质量安全协调统一”
的粮食安全观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和政策实践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
国特色粮食安全内涵是包含数量安全为“预”与质量安全为“立”的统一体,生
动诠释了粮食产量、质量与农产品安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改革开放之前,“以
粮为纲”的国策彰显了保障粮食数量安全始终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心。改
革开放之后,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不仅激励粮食供给能力快速提升,在极短时间内
解决了粮食数量安全问题,而且以 2006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为农业发
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粮食安全管理进入重视质量安全的新阶段。特别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粮食安全应在重视数量增长基础上,更加重视粮食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