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64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合理安排中国短缺品种的进口,保障市场稳定。加强对外资进入粮食流通和加工
等领域的监管,健全外资并购的审查和监管机制。
二、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及对策
粮食安全事关民生福祉,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大局,党的
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库存储备充
盈,能够保障基本口粮的绝对安全,但粮食供求长期紧平衡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
持续加大。一方面,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典型的生物性公共安全事件加剧了国际地
缘政治的不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破坏了粮食生产贸易的相对均衡格局,
加大了我国粮食安全海外风险管控难度;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粮食安全
的供需结构性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与种粮收益增长低缓以及科技含量不足与粗放
式经营模式路径依赖等内部矛盾积累的风险也在上升。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重
大变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并防范化解粮食安全风险,是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重
塑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风险演进路径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风险内涵的认识不断拓展,
从早先狭义的数量安全风险范畴,再到质量安全、结构安全、生态安全及主权安
全等多维风险认知,这意味着社会对于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要求与化解风险难度都
在增加。当前,无论是粮食国际贸易格局,还是国内粮食供求态势及资源环境条
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压力与风险。概括来
说,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风险演进路径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探讨:一是全球生物
性公共安全事件和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贸易和生产不确定性引致的外生性风险演
化进路;二是由于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供求结构性失衡、经营方式惯性等矛盾因
素引致的内生性风险演化进路。
1. 我国粮食安全外生性演化进路
传统观点认为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因素塑造了粮食国际贸易基本格局,但进
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频发的疫情与重大生态破坏引发的生物性公共安全事件及贸易
保护主义的回归,成为打破既有贸易格局的主力,日益成为粮食安全风险外生性
演化进路的重要驱动力。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