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61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资源缺乏的国家,是世界上 13 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是制约粮
             食生产的瓶颈问题,水资源匮乏问题在中国一些地方,比如北方、西北方干旱区
             域十分突出,水资源对中国粮食生产的瓶颈作用越发明显。

                 2. 气候因素风险
                 中国版图宽阔,不同区域往往存在不同的自然灾害,比如旱灾主要发生在
             北方地区,洪涝、霜冻等灾害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冰雹等灾害主要发生在中部
             北部,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7—2019 年,

             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年均损失超过 3000 亿元。同期,农作物受灾面积每年都超过
                       2
                                                  2
             2000 万 hm ,绝收的面积接近 260 万 hm ,分别占到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13%
             和 1.8%,其中以旱灾最为严重,1950—1980 年因旱损失的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
             损失总产的 50%。在水灾方面,近几十年来,中国较大水灾频发,比如 1998 年

             和 2020 年的洪涝灾害,都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风险,有时候甚至局部旱灾和局
             部水灾同时发生,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3. 市场因素风险
                 可以将市场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从内部看,中国长期以来把粮食

             看成一种特殊商品,对粮食生产、流通实行管制,主要依赖政策、计划等行政手
             段,并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致使中国粮食市场发育不全,缺乏信息沟通交流,
             市场对生产的反作用显得更加微弱,加之中国分散的农户多处于闭塞的农村,信
             息不对称,也不具备一定经济学知识或者足够经验以预测市场变化,其抵御市场

             风险的能力较弱。
                 从外部看,一方面自中国加入 WTO 以来,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
             关联日益密切,2004 年粮食进口总量为 2000 万 t,2019 年上涨到 1.085 亿 t,
             2019 年的大豆净进口量达到 8803.34 万 t,这表明了中国粮食市场对国际粮食市

             场的依赖度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与之同时,国际贸易形势不断变化,2017 年
             开始,美国从多项重要国际协议中退出、英国退欧以及许多国家反移民倾向的抬
             头,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出现倒退。逆全球化可能会进一步制造政治和经济上的
             不确定性,增加了全球食物安全和营养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粮食成本较高等原因,还不能较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平衡,
             粮食的财政补贴政策则会给财政造成压力。同时,国际大型粮油贸易商利用其强
             大的生产基地、资金、信息以及娴熟的期货市场多空平衡能力,收购、排挤国内



                                                                                 ·149·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