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59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第四节  粮食安全风险控制


                 一、中国粮食安全风险管理


                 “粮食稳、天下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则是国家安全
             问题的基础,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更好地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掌控经
             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可以说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据国家
             统计局有关数据,中国粮食产量从 1949 的 1132 亿 kg 到 2019 年的 6638.5 亿 kg,

             实现了由粮食生产长期供给不足向粮食生产供求基本平衡转变的巨大成就。但同
             时也必须清晰认识到,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基数大、地力弱化、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存在,粮食生产的风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2020 年暴发
             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的粮食生产、供给等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一
             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危机风险加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把保障 14 亿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重担扛好、扛稳,确保饭碗端得牢、端得稳。

                 粮食安全风险管理一直是农业风险管理的热点问题,前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方式上,张峭等对农作物生产风险进行界定和计量研讨基础上,重点研究
             了农作物风险分析的步骤、方法和模型。王秀芬、许才明、张晓艳等分别对吉林、

             山东等区域性的农业粮食生产风险进行研究,表明各地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差
             异,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也有所区分。曾小燕等对极端天气、粮食产量波动与农
             业天气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表明平均气温、降水、日照变化均存在对粮食产量
             影响的最大值,影响呈倒“U”形结构,说明粮食生长需要稳定的气候条件,气

             候风险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郭晓东、安毅等对美国粮食作物生产风险管
             理工具、发达国家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综合利用
             衍生工具和收入保险管理价格风险,并通过合作社发挥作用成为农户管理风险的

             组织保障,欧盟以共同农业政策作为防范价格风险的政策基础,注重发挥合作社
             在规避市场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取得较好成效。
                 (一)关于粮食安全的风险及风险管理

                 经济学对风险进行了定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期望结果与最终结果之间存
             在非常大的不一致性,当期望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大时,可以认为风险较大。
             按照这个定义,风险是可以被预期和衡量的,风险的大小可以用特定的方法进行



                                                                                 ·147·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