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63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的任务前置,树立预防风险的意识更为重要。现代社会风险无处不在,突发事件
和因素已由非常态化特征向常态化方向转变。因此要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构成风
险各种因素的演变规律,防止小风险转变为大风险。对粮食生产而言,减少损失
很重要,但如果能够做到预防为主,在意识上,政策制定上,行动措施上都关口
前移,则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 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中国粮食生产已经取得重要进步,但粮食很长时间
的“弱质化”特点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要充
分地认识农业弱质产业的本质,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这是应对风险和挑战
的前提。一要关注土地,确保 18 亿亩耕地红线要管长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
下都不可逾越。数量红线下还要保障耕地质量红线,确保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
确保土地产出能力可持续,确保粮食有足够的播种面积,特别是小麦、水稻等口
粮播种面积。二要关注科技要素,强化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
应用。重视新品种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稳产高产的粮食新品种。注重
农业机械装备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农业
中的应用水平。三要关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强化
农田水利设施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对农村道路交通、病险水库、输电
设备、通信网络等进行检修,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3. 建立粮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可以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对粮食安全和农业风险进行管理,对小农户防范风
险提供指导,并规范一些 NGO 组织的行为。一是设立粮食生产风险评估和风险
管理的政府机构。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农业风险管理经验,设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
的农业(粮食)生产风险管理机构(机关单位或者企事业单位),承担研究、制
定、执行、监督粮食生产风险管理的政策,开展全国粮食安全风险评估、区划以
及风险工具开发等工作,管理粮食生产风险财政补贴资金。二是完善粮食安全风
险管理工具和产品。丰富完善价格支持,包括最低收购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
货、疫病防控、贸易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政策工具。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新发展
期货、农业再保险、巨灾保险等金融工具,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位一体的产
品和服务。三是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生产、销售、储运、
进出口等监测,建立预警监测和市场信息会商机制。完善进出口贸易调控机制,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