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72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1. 立足于小农家庭经营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
                首先,基于我国国情、农情和资源禀赋,小农分散经营作为农业生产常态在
            相当一段时期内难以根本改观。应通过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激活农业生产服务市

            场,支持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农业实现有效对接。一方面,专业化服务供应商不管
            是着眼于单一生产环节还是提供全生产流程整体托管服务,都不用触及土地经营
            权流转这一敏感而复杂的难题,有效地规避和降低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发的交易风
            险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依赖小农户连片种养市场需求的服务供应商通过规模

            化、大批量采购获得生产要素规模经济性和低成本便利及其精准专业化服务,可
            以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效率和产品品质,扩大农户农业种植收入增长空间,充分调
            动和有效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
                其次,培育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生产经营体系,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机制,进一步激活粮食生产活力,推动粮食产业走向良性
            循环发展。一是支持大型粮企依托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与供应链整合实现三
            链联动和协调,提升全产业链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新型主体保供应、促发展和稳
            预期的战略功能。二是培育大型国际化粮企,支持其通过国际市场的纵向融合发

            展成为有竞争力的跨国粮商,提升对全球产业链高端的控制能力,增强我国企业
            的海外市场掌控力。
                2. 以国内需求为牵引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具有典型的高频度消费和生活必需品特征,加之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两者合流创造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市场。依托国内市场的巨大容量与多层次属性,
            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可以面向本土市场发展健全的农业种养体系,而无需依赖
            国际市场托市兜底;另一方面,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主粮消费略有
            减少的同时,显著地增加肉、蛋、奶等高营养食物消费,消费结构向品种多元、

            营养健康转型升级的引领功能强劲。
                基于我国本土市场升级特征,需求端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在两个方
            向提供牵引作用。一是在保证口粮完全自给的基础上,发挥本国市场需求持续升
            级的牵引作用,引导农户调整种养结构,增加当前供需缺口大的农作物(如大豆)

            种植,调减已经过剩的粮食品种(如玉米),构建能够支撑国内居民多元化消费
            需求的较为健全的农业供给结构体系。二是契合需求升级的现实,深化农业补贴
            制度改革和创新生态补偿方式,推动补贴属性的“黄箱”“绿箱”政策工具与新



            ·160·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