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73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
技术、绿色生态、可持续生产行为挂钩,支持发展环境友好、健康和谐的农产品
供给结构体系,以高质量供给持续增进与消费契合度,形成粮食需求升级牵引供
给、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3. 依托农业多元功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兼容发展
农业以产品供给功能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使命,而其使命实现离不开粮
食产业盈利能力的增进,它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能否兼容发展的
问题。农业本身蕴含着多元价值功能,除了产品供给基础功能定位之外,它还兼
有人文功能、康养功能、生态功能等其他衍生功能。
考虑到农产品供给承担着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单纯通过粮食提价对农民增
收效果相对有限,但其产品供给功能之外的多元功能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性,从
农业固有的“充饥饱腹”,到当下更为注重的营养健康、天然有机、乡愁情感、
文化教育甚至有趣美观等特质都蕴含扩大增收空间的潜力。为此,借助于农业多
元功能价值的纵深挖掘,通过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景观农业、教育体验、生命
农业等各具特色载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提升农业附加值的纵横向一体化的产
业利益共同体,将农业富含的社会价值和广泛的经济价值变现,使农民在坚持农
业种植保粮食供给的决策中可以分享更多的衍生性收益,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强
农业风险抵御能力的同时破解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悖论难题,有力维护农村社
会的稳定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在挖掘功能性红利的同时盘活农村资源、激
活乡村经济、带动城乡消费,创新性打通城乡内需扩大的传统堵点,有效畅通了
国内大循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4.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粮食优质品率、优特良种率、智能装备率乃至产业深度融合水平都离不开科
技进步,所以科技创新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视阈下
农业效率和生态保育共进的根本依托。为此,可从几个方面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支
撑作用: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水平,提高我国优特良种率和种业自主能力。重
点从粮食产业技术链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乃至基础研究与示范应
用等入手,实施“产学研”协同联合科技攻关,在基因育种、良种设计与质量稳
定性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发力,提升我国粮种安全保障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二
是针对农业重产前轻产后的技术选择倾向问题,加大粮食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创新
支持力度,从现代物流、仓储减损、精细加工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三是通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