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95
第五章 食品加工技术
品已应用于大米产品、肉类和家禽、蔬菜、果汁和海产品。然而,UHP 并不适
用于所有类型的食品。例如,草莓等带有内部气穴的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碾
碎。另外,由于不能破坏微生物中的孢子,故而单独 UHP 不能对一些货架稳定
的低酸食品进行灭菌。不正确折叠方式的蛋白可以在较低的压力(200MPa)下
进行重新折叠。利用酶对热和高压处理的不同稳定性,使用高压选择性地灭活某
些酶类以开发出新食品。病毒衣壳蛋白在高压环境下具有不可逆性,高压处理可
被用作疫苗研制过程中灭活病毒的方法。然而,由于高压对微生物的高效灭菌的
能力,最常见的应用仍然是食品保鲜。
(2)UHP 诱导的微生物灭活动力学
高压诱导的微生物灭活并不总是遵循一级模型。当绘制存活种群随时间变化
的对数图时,首先出现线性下降,其次是灭活率的下降,后者通常被描述为尾迹
效应。在热处理过程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尾迹效应。对肠道沙门氏菌 PT4 和大
肠杆菌 O157:H7 的研究表明,热诱导的尾迹效应主要是热休克蛋白等蛋白质的
重新合成所致。然而,压力诱导的尾迹效应的作用机理仍未完全清楚。对于某些
沙门氏菌而言,在分离、繁殖和再次暴露于压力下时,尾迹效应和原培养物之间
并没有明显的压力差异。对大肠杆菌 O157:H7 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原培养物
相比,尾迹培养对 UHP 具有更高的抵抗力,这可能是由于细胞质膜对压力的稳
定性较高所导致。NOMA 等同时认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能会抑制尾
迹现象。
(3)UHP 引起的微生物损伤
已有研究报道在高压处理后使用差分电镀技术会损伤细胞,处理后的存活细
胞在非选择性培养基和添加选择性培养基上均可恢复生长。受损细胞通常在选择
性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或不能繁殖,两种培养基之间的群体差异被用来评估压力诱
导的损伤。外膜渗透使受损细胞对溶菌酶或疏水化合物(如胆盐)致敏,但减压
后受损细胞就能恢复抵抗力。在对大肠杆菌 K-12 菌株 AB1157 的研究中发现,
99% 的存活群体在胆盐的存在下不能再次在回收琼脂上生长,但在胰蛋白酶大豆
肉汤中孵育 1h 后就完全恢复,受损细胞对酸性条件或盐的敏感性可归因于细胞
质膜的损伤所致。与外膜相比,细胞质膜的修复需对代谢的要求更高,且需要更
长的时间,而受损细胞的存在将给检测和计数带来困扰。此外,在食品储存期间,
恢复食品中受损的病原体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MA 在调查高压处理受损的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