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61
第三章 粮食仓储技术与管理
玉米进行准低温处理,发现实验仓平均水分损耗及脂肪酸值增幅均较小,色泽和
气味正常,品尝评分值符合“宜存”要求。丁常依采用富氮低氧充氮气调手段,
实仓储藏偏高水分新获玉米,发现当氧气浓度降到 0.2%,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繁殖,
提高偏高水分玉米储藏安全性。此外,赵妍等依据“表干内湿,控温保水”储粮
原理,通过在实验年的 4—7 月对实验仓进行自然通风、翻倒粮面;在 7—9 月采
取空调控温等措施对偏高水分玉米进行科学储粮,发现实验仓具有良好的控温效
果,提高了玉米的储粮品质。万世杰等发现降低粮食入仓前的水分、除杂、防虫,
合理通风,注重防潮隔热,适当使用熏蒸杀虫也可以有效稳定偏高水分玉米粮情、
粮质。
(二)储粮技术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粮食储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特别是 90 年代
建成了现代化粮库,广泛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和粮情监测“四合
一”储粮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储存中的防霉保鲜、虫害防治的问题。受
条件限制,小型粮食仓储企业目前仍然使用“传统仓储技术”如常规储藏、气调
储藏和低温储藏等方式进行日常储粮。常规储藏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对储藏的
粮食采取卫生清洁、自然通风、扒沟翻倒粮面、定期监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
常规管理措施的储藏方法。这种技术比较适合北方地区短期、临时性储藏,该技
术对玉米的入仓品质、仓储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对仓房、保管员的管理水平要求
较低、保管费用少,但是玉米劣变速度快。研究人员将新获玉米高温季节入仓,
提出在常规储藏条件下,应尽量缩短入库时间,控制原始粮温,有效防止玉米脂
肪酸值数值上升过快,影响粮食品质。杜永玲以高大平房作为实验仓对玉米进行
了常规储藏与空调控温储藏差异性的研究,发现控温储藏对玉米的水分、品尝评
分、色泽气味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以达到控温、保水、延缓品质变化的目的,
但其经济费用较高。
气调储藏是在密封粮堆或气密库中,采用生物降氧或人工气调的方法改变粮
堆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使仓库或粮堆中的气体能杀死储粮害虫,
抑制霉菌繁殖,降低粮食呼吸强度及生理代谢水平,保证粮食安全储藏的技术措
施。气调储粮包括生物降氧和人工气调两种技术,目前我国对人工气调方法应用
较为广泛,生物降氧一般应用在虫粮治虫方面。人工气调可以考虑多种气体混合
控制害虫,如 CO 2 与溴甲烷,CO 2 与 PH 3 等,均可达到显著杀虫的功效。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