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研究
P. 150
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in Personnel Archives Management
案资源,能够帮助人们获取一定量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平等的
现象。另外,5G 网络的逐渐普及,更多互联网使用者感受到了信息社会带来的
便利,但我们发现,东西部、城乡的信息化水平并不均衡,农村、偏远地区协同
开发主体与发达地区协同开发主体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与自身利益相
关的档案信息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形成“数字鸿沟”,这不仅使其参与协同开
发的积极性大为降低,还会使得这部分主体在协同开发的竞协环境中因能力不足
而处于不利地位。“数字鸿沟”会激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更加不
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开发的开展。
(二)档案部门自身积极性不够
档案部门在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开发中应起到积极作用,但其往往缺少积极性,
不利于推进协同开发的形成。表现在:一是从宏观来看,我国尚未形成档案信息
资源规划的顶层设计,以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缺乏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这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部门协同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档案法》及
其实施办法上没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相关方面做出规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开发的进程,为档案部门的惰性提供了借口。二是馆藏
资源的不足。馆藏资源是协同开发的重要基础,馆藏资源的不足虽然可以在协同
开发的进展中由其他主体进行弥补,但档案部门的馆藏资源依旧是协同开发中的
主要资料来源。目前国内档案管理模式处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向纸质和电子文件
并存的档案管理转型飙只有零星的单一电子文件管理试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数
据库中仍然文字材料居多,图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较为
欠缺,且调研发现,大多公共档案馆内的多媒体档案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
管理,难以保证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另外,馆藏资源的单一性、缺乏特色馆
藏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思维定式,认为档案这种历史遗留物没有什么价值,从
而降低了档案工作人员开发的积极性。
(三)缺少高效反馈渠道
通信系统模型中的信道沟通了信源与信宿,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
梁,使本来沟通有障碍的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开发的信息传导
中,作为信道的协同开发平台集信息监测、整合、扩散和反馈功能于一体,且信
息扩散的渠道有网络化、双向传输的特性,能大大提高各主体间获取信息的速度
及效率。平台能主动收集、分类、加工和整理信息,同时接收各开发主体的开发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