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145
» 第六章 农产品检验质量控制
中的水分多,在暴晒时未能把控好时间,以至于时长不够。麦粒外表的游离水先蒸发,
让人摸起来手感较高,但实质并不理想,通过牙咬的方式可以判定真实的水分情况;
第二,“肉干而皮不干”。麦粒胚乳中的水分较少但外表水分较多,这是因为暴晒之
后遇到了梅雨季节,由此引发了回潮的情况。鉴定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感辨别,牙咬则
无法精准判定;第三,“微结露现象”。在春夏换季时引发了相应的问题,库内温度
较低的小麦遇到温度较高的空气时,极易在表面出现微小雾珠,感官鉴定的效果不够
理想,极易误判。
粮食不完善粒指标的直接感官检验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相对较高,难点在于不完
善粒中各类颗粒的正确识别和归属,以及含量多少的估算。不完善粒的正确识别目前
无法运用仪器设备鉴定,只能依靠检验人员根据颗粒的特征,按标准的定义感官鉴定,
准确性受人的经验和水平影响,需要检验人员持续地学习摸索总结,以提高鉴定的准
确性。如同医生看病,仅通过感官对同一症状的临床诊断,在不借助检测设备的情况下,
不同医生的经验和水平将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含量估算则在对不完善粒识别后,还要
估算其在试样中的含量或占比。国标法是运用电子天平对不完善粒和试样分别称重后
计算含量,故在含量计算环节,使用测量设备算出的结果准确性好于感官估算。所以
在直接感官检验实践中,需要将感官检验结果与按国标法使用测量设备检验出的结果
反复比对校准,以提高直接感官检验的准确度。
2. 国标法检验
粮食质量国家标准中对粮食检验方法有明确规定,如杂质、不完善粒检验应该
依照 GB/T5494 执行,类型与互混检验要遵循 GB/T5493 执行,黄粒米检验则应根据
GB/T5496 执行。国标法检验通常会用到电子天平、电动筛选器、分样器、容重器等
仪器设备,并按样品制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等流程检验。
3. 粮食检验技术适用分析
国标法检验通常会用到仪器设备,按照操作步骤开展检验,检验准确度高,但检
验用时较长,且检验地点相对固定。
直接感官检验的优点是检验速度快,尤其对于容重、不完善粒等定量质量指标,
检验机动性强,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检验。缺点是检验准确度不高,需要一定感官
检验经验的积累,受一定主观因素的影响。基于直接感官检验和国标法检验的特点,
具体哪种粮食检验场景或检验过程运用哪种检验方式,应该首先对国家法律法规充分
认知和对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充分评估,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粮食质量安全风险
有效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前提下,明确每个粮食检验过程的计量要求,采用正确的检
验方式,扬长避短,使粮食检验过程成为一个增值过程,使粮食检验效益最大化。
例如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十一条明文规定“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应当
• 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