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33

» 第九章  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九章  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节  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现代农业科技的翅膀


                    一、农业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通常指的是专门负责研究、开发各种能够用来有效模拟、延伸或者进一
                步扩展人本身的智能相关理论、技术、措施等的一种具备极强先进性的科学技术,本
                身属于计算机科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掌握智能的真谛,并创造出真正
                具备与人类智能相近的、可以开展一系列反应和操作的智能机器。其特点包括渗透性、

                协同性以及替代性等,其中,渗透性指的是人工智能可以被用于一系列多元化或者是
                综合化的场景;协同性指的是将其运用于生产领域,可以有效地让技术研发、工程实
                现还有具体的技术应用等各类生产环节呈现出极强的协同性特征;替代性是人工智能

                最明显、最主要的特点,主要指的是可以对一系列劳动要素进行直接替代。
                    (二)农业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
                    农业人工智能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及其在农业领域的交叉应用,其技术范畴涵
                盖了智能感知、物联网、智能装备、专家系统、农业认知计算等。

                    1. 智能感知技术
                    智能感知技术是农业人工智能的基础,其技术领域涵盖了传感器、数据分析与建
                模、图谱技术和遥感技术等。

                    传感器赋予机器感受万物的功能,是农业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多种传
                感器组合在一起,使得农情感知的信息种类更加多元化,对于智慧农业至关重要。得
                益于三大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结构设计、传感器制造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现在可以测量以前无法获取的数据,并得到影响作物产量、品质的多重数据,进而辅
                助决策。当前在农业中使用较多的有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图

                像传感器、光谱传感器等,检测农作物营养元素、病虫害的生物传感器较少。通过图
                像传感器获取动植物的信息,是目前农业人工智能广泛使用的感知方式。新兴纳米传
                感器、生物芯片传感器等在农业上的应用,目前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

                    深度学习算法是图像的农情分析与建模的利器。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业领域应
                用较广泛,如植物识别与检测、病虫害诊断与识别、遥感区域分类与监测、果实载体


                                                                                         • 219 •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