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3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73
» 第十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当地村落进行统一收购。因此,企业采购的渠道是否正规、企业的生产加工条件是
否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后续流通。
3. 包装仓储和再加工环节
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在包装、仓储、运输的各个环节会因生产设施设备安全不达标
以及储存不当等问题而产生变质现象,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有时会
存在途中变质现象,但在产生安全问题时未能及时发现,而是直接流通到消费者手中,
产生质量安全问题。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生产加工水平相对落后,从而在再加工过程
中产生污染,以及部分农产品由于本身的特性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在储存过程中
发生变质,此外检测水平低下也是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据统计,
在电商平台农产品的储运过程中,50% 的生鲜农产品未采用冷链物流运输,尤其是在
夏季高温天气,其变质现象尤为严重。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为降低储运成本和延长食
品保质期,在农产品包装设备中滥用双氧水等物质,这使得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产生
严重的二次污染,将有害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产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如为延长荔
枝保鲜期,在保鲜剂中添加高浓度酸性物质导致消费者被灼伤,将银耳和生姜用硫黄
进行加工而使其着色。这些行为都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盲区
电子商务在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与传统流通方式相比也缺少
了部分监管环节,使得电商平台的农产品流通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盲区,使得农产品
监管部门的监控职能失灵,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电商环境下
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我国的电商农产品在质量安全上的相关标准缺失,导致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的
标准化工作无法顺利推进,更无法实现在电商平台安全高效标准化流通。缺少针对电
商平台农产品的标准化法律法规,就无法统一高效地对电商环境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进行检测,降低了执法的效率,增加了执法难度。此外,目前我国采取备案制对农产
品网络商店进行监管,在农产品网络商店发生问题时,承担责任的一是电商平台;二
是政府部门。在网络商店注册时,采取实名制的方法在电信管理局进行审核,然而对
于网络商店的经营情况,则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在关于网络商店的农产
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抽检的形式进行统一管理。电商平台
通常是以法律作为商家的准入标准,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电商平台为引进
更多商家入驻而降低准入标准的情况,导致电商平台的商家口碑信誉得不到保证,网
络商店的农产品质量更是参差有别。
(四)农产品电商群体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作为交易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电商平台上部分农产品商家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
• 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