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4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294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Quality Inspection,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果往往出现产地中土壤污染不超标,但在实际的农产品作物的检测中其指标又是超过
了标准,或者是土壤的指标超过了标准规定但是实际的农作物产品的检测并不超标的
现象。
3. 产地质量安全底数不清
农产品产地安全的正常管理是需要依托于获取大量的自然气候、地理、产地面积、
水文耕种类型、农药、化肥、种植结构、种植习惯以及周边污染源等与农产品生产息
息相关的资本资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产地灌溉水、空气、土壤等质量安全信息。而
这些相关的数据信息是会随着社会的急速变革而改变,特别是周边污染源的调查更是
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但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国也仅是在 20 年前进行过一次全国
性的产地环境普查,经过多年的变革这些数据依然与实际情况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原有的数据已不能适应现阶段产地安全管理以及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
4. 产地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产地污染有着持续恶化倾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污染治理的不合
理,在污染控制上主力放在了重污染的末流而对于源头的控制力度不够,长远发展战
略目光短浅,行政管理上手段过于单一化,处罚手段过于依赖于经济处罚,而且对于
一些对产地安全有着严重危害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这些因素都严重影
响着对于产地安全的质量保证以及对农产地的可持续发展。而由于各种原因,如监测
基础薄弱、资金短缺、队伍建设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在农产品产地安全上的薄弱
性,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甚至都没有监测站的设立而是将其下放至农技推广、土肥等
机构,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安全管理体制网络。
(三)推进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的路径
1. 完善相关法规,明确产地安全
如若希望进一步加强相关的产地安全管理,那么就必须将完善与其息息相关的法
律法规作为重点,明确相关的安全监管职能明确处罚力度。在法规制定上要首先将土
壤污染防治法及实施条例、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业清洁生产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的规章制度,修正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农产品保护条例不协调
的、不衔接的部分,尽快将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办法等配套规章等制度制定出台,
并重视地方农业环境保护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2. 构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农副产品的生产是依靠着开放性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且其生长的关键在于土地。
土地中的有毒物质污染必然造成农产品有毒物质的积累乃至超标,使得农产品的质量
得不到保障。所以如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
就是环境安全的控制,要以现实问题为依据提出并实施有效的体系建设,在现有产地
• 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