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20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现技术应用违背相关伦理原则时可以及时止损,有效规避教学技术应用给学生和
            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伦理责任承担意识。
                首先,应该全方位加强技术伦理监控。在高校引入技术前教师就应对其可

            能产生的伦理风险问题做预估,特别注意在技术研发之初就应加深对技术应用于
            教学目的的监控,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是否关注技术的教育价值,如
            果发现某项教学手段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则应立即中止引用该项技术手
            段,开展技术应用的事前监控。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教师技术教学过程的动态

            监督,技术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则对教师技术应用的监督也应贯穿技术应用的全过
            程,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个环节的伦理监控。
                其次,在高校范围内设立技术伦理监督部门。伦理规约制度是对技术应用主
            体行为的伦理约束,而技术伦理监督部门旨在从伦理道德层面约束高校技术应用

            主体的行为操作,专门研究教育技术在高校领域应用产生的伦理学问题,为应对
            伦理风险问题提供具体的伦理规范路径。高校伦理监督部门可以从课堂教学技术
            是否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技术应用过程是否公正公开、对教师技术教学
            行为的后续影响等方面审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行为。

                最后,多主体参与技术教学过程监控。在对教师课堂技术教学环境进行伦理
            层面的监控时应该邀请相关伦理学的专业人员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伦
            理责任态度、风险规避意识等情况进行审视,引导教师在应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时朝着符合技术伦理规约、符合师风师德的良性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对教师教学

            过程的伦理监控。高校在对教师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测评时要多关注技术手段的
            应用是否可能产生潜在的伦理风险问题以及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否规范等都应该作
            为教师技术教学伦理监控的组成部分,作为规范技术教学测评的参照标准,以此
            促进教师的伦理责任承担。


                四、提升教师技术伦理素养增强技术教学人文关怀

                (一)加强师生互动及人文关怀
                高校教育技术应用人文关怀伦理问题的解决需从教师角度着手,加强教师与

            学生主体的沟通交流,在技术教学的全过程都要开展针对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
            引导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选择合理适宜的教学技术构建良好课堂教学
            伦理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回归本真。



            112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