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22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停留在常规的计算机媒体教学和课件应用层面,为避免技术教学不当行为的产生,
            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情境并加入更多丰富案例,引导学生开展
            互动讨论,切忌单纯的课件内容输出,合理控制课堂技术教学时长,加强对学生

            主体的关注。在开展技能培训拓宽教师教学技术资源获取途径方面,学校可以通
            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的技能培训,如研讨会和技能比武等形式,丰富教师技术教
            学形式并加强教师间的技术交流。对教师教学技术形式的关注不应只停留在课堂
            中,也可以通过开展远程培训对远程直播教学等网络教育模式的技术教学给予适

            度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内网技术搭建高速、稳定可靠的远程培训平台,
            为提高高校教师远程技术教学能力提供硬件支持,同时积极开发多种网络远程技
            术来制作水平较高的教学软件和数据库等资源库,为教师技术教学提供更多系统
            规范化的技术支持,使高校对教师的技能培训灵活且多样化,教师不再单纯依靠

            以往的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极大地拓宽教学技术资源的获取途径。
                (三)强化伦理风险问题认知能力
                教师在利用任何一项教育技术时都应遵循基本的伦理规范,将外化的伦理
            规范自觉转化成内在的伦理信仰,积极建构技术伦理规约意识,提升伦理问题认

            知能力。每次开展技术教学时教师都应该对其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做伦理预估,
            将对学生造成的正负面影响纳入自身的技术伦理认知范畴,同时主动学习技术伦
            理的相关知识,将获取到的伦理责任观念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整合,及时
            更新技术伦理知识储备,对学生和对教学负责。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技术培

            训提升教师伦理问题认知能力,使教师清楚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技术伦
            理规范,如果违背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以此提升教师的技术伦理认知能力。教
            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技术手段,在不断更新自身技术伦理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实
            践操作能力可以更高效地提升自身的技术伦理规约意识和认知能力。教育技术应

            用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价值,在选择教学技术手段时坚持技术使用的适度原则,
            提升技术应用规范意识并定期开展自身技术应用行为的实践反思,为提升技术伦
            理认知能力提供现实基础,不断将观念化的技术伦理观念转化成实际的伦理预防
            行为。










            114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