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21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首先,合理选择教学技术,加强课堂技术教学情感互动。为使教育技术更好
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活动,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在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真切关
怀,建构合理的技术应用伦理关系。教师在应用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
照顾学生的个人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技术,在阴暗的教学环境中应该尽量缩短技
术教学时长,课件投放时要考虑学生个人用眼情况,切忌拉起窗帘的“满堂灌”
行为。无论是现实情况下的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育模式下的在线教育都应该加强
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整合,在课堂和课下主动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形成适合个
人的逻辑结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媒介技术。
其次,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妥善处理技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明确技术教
学的目的是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建立正确的技术应用观念,
主动建构和谐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并通过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开展课堂教学才能避
免课堂教学陷入机械重复的知识灌输怪圈。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技术应用,最终
目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技术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不应只是学生接
收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信息时代学生丰富多样的需
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教育引导学生自我价值
的实现。
最后,教师加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关注。学生是完整、个性化的人,教师对
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应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技
术教学过程中及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上,关
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多开展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对学生给予充
分尊重,关注学生个人价值。教学课件的应用也应照顾到学生的审美需求,技术
应用应灵活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的多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人文关怀淡
漠现象促进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课堂技术教学灵活性
教师课堂技术教学灵活性是技术应用素养的直接体现,消解人文关怀伦理问
题的途径离不开教师教学技术手段多样性的丰富和技术教学行为的规范。教师技
术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改善教学手段提升技术教学效果,教师对教育技术
规范性的运用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降低技术应用的
人文伦理风险。在灵活选择教学技术手段方面高校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应只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