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6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时加强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学习应用,通过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开展技术教
            学。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提升可以通过反思性教学来实现,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
            学进行观摩和指导,通过对不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和意见归纳以改善教师

            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
                其次,在运用技术工具时应该时常审视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技术应用
            主体产生的后果也应该纳入伦理学的考虑范畴。教师应对技术蕴含的合理成分给
            予肯定,对不合理因素应主动制止。例如,师生在发现高校范围内的教育技术应

            用可能产生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等的伦理风险时应主动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反映,
            以此促进教育技术的规范应用减少伦理风险问题的产生,使高校师生都能享受现
            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优质成果。
                最后,辩证看待技术应用过程中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应用只有促进人的发

            展并减少对人的负面影响时其关系才是协调合理的,师生在应用技术工具时应注
            重技术应用的可持续性原则,不滥用技术,不过度依赖技术,建构正确的技术应
            用规范理念。在高校范围内技术的应用应该既能促进教学改革又能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因此师生在应用技术手段时也应保持理性态度,保证自身合理需求的同时

            尊重技术应用的客观实际,提高甄别教育技术的能力,寻求技术服务于人发展的
            本质目的,消解技术异化难题。
                (二)技术应用坚持适度原则
                教育技术媒介的过度应用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建构同时也影响着教师课

            堂技术教学的效果,消解高校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问题应首先规范师生的技术
            应用行为,引导其坚持技术应用的适度原则。
                从学生层面来讲应自觉加强技术应用的规范意识,拓宽学习资源获取形式。
            认知观念的改变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建构合理的技术应用观是应对技术异

            化伦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主动学习技术伦理相关知识,不投机取巧,合理掌握虚
            拟环境下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学习资源后应主动与教师沟通以建构属
            于自身的知识结构,避免过度应用网络资源造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等伦理风险
            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正规优质的网络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提升学习资源获

            取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技术伦理风险认知意识,学生个人也应对学习资源的获取
            保持理性态度,避免陷入不加思考就拿来应用的惰性学习套路,时刻审视技术应
            用带来的双重影响。在资源获取方面可以通过更多权威网站获取学习内容,也可



            108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